轉發教育部“關于舉辦2014年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的預通知”
日期:2014-04-18 00:00:00  發布人:admin  浏覽量:0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各計劃單列市教育局,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單位:

    根據《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點》安排,我部将于 2014年繼續舉辦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現就有關事項預通知如下:

 一、比賽時間

201410-11月,具體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二、比賽項目

 1.中職組。

1)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

  設語文組、公共藝術課程組、石油化工專業類組、醫藥衛生專業類組、公共管理與服務專業類組。

  (2)信息化課堂教學比賽。

  參賽内容不限課程和專業。

  (3)信息化實訓教學比賽。

  設“聲光實用型競賽搶答器的制作與調試”、“建築桁架模型設計”兩個教學内容組。

  2.高職組。

  (1)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

  設語文類課程組、資源開發與測繪專業大類組、電子信息專業大類組、輕紡食品專業大類組、文化教育專業大類組。

  (2)信息化課堂教學比賽。

  參賽内容不限課程和專業。

  (3)網絡課程比賽。

  參賽内容不限課程和專業。

  三、賽項要求

  1.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

  本賽項重點考察教師充分、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數字資源和信息化教學環境,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系統優化教學過程,完成特定教學任務的能力。

  (1)教學設計應基于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科學、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在教師角色、教學内容、教學方法、互動方式、考核與評價等方面有所創新。

  (2)教學設計可針對1-2課時、一個教學單元或一個任務模塊的教學内容進行設計。

  (3)參賽作品應是參賽教師原創,已用于課堂教學(含實訓場所、網絡環境等),教學應用效果突出,沒有知識産權異議和糾紛。

  (4)可以個人或團體的名義報名。以團體名義報名的,團隊成員須為同一職業院校在職教師,成員不超過3人。

  2.信息化課堂教學比賽。

  本賽項重點考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數字資源或教學平台完成教學任務的能力與教學效果。

  (1)參賽作品應在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内容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創設學習環境,改進教學方式,實施課堂教學。

  (2)所選的教學内容應相對獨立、完整,可以是一節完整的課堂教學内容,也可以是某個知識點或者技能點的學習(訓練)内容,教學時長不超過45分鐘。

  (3)參賽教師應選用大賽組委會免費提供的專用平台中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設計和實際教學(資源免費使用範圍僅限于2014年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大賽專用平台尚未覆蓋的資源,參賽教師可自行選取或制作,上傳到大賽專用平台後使用,上傳的資源須保證無知識産權異議和糾紛。

  (4)此賽項為個人賽,不接受團體報名。

  3.信息化實訓教學比賽。

  本賽項重點考察教師在信息化環境下,針對給定的實訓教學内容,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和設備操作的能力。

  (1)參賽教師應按照自定義的教學情境,整合現場提供的設施、設備和數字資源,解決實訓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2)參賽教師應充分使用現場提供的教學設施、設備和教學用具,完成必須的設備操作,展示操作效果。

  (3)教學設計應是參賽教師的原創,沒有知識産權異議和糾紛。

  (4)可以個人或團體的名義報名。以團體名義報名的,團隊成員須為同一職業院校在職教師,成員不超過3人。

  4.網絡課程比賽。

  本賽項考察教師在學習環境網絡化、學習資源數字化、學習方式多樣化條件下,設計、制作網絡課程的能力。

  (1)參賽作品應體現學習過程管理的特點,滿足網絡條件下随時随地自主學習的需求,推動課程内涵建設,促進教學模式改革。

  (2)參賽作品應針對一門課程進行開發,已經用于教學實踐并在公共網絡開放共享的網絡課程。

  (3)參賽作品應是參賽教師自主建設或參與建設的網絡課程,沒有知識産權異議和糾紛。

  (4)可以個人或團體的名義報名。鼓勵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多方參與,以團體名義報名的,須由職業院校在職教師為第一完成人,企業人員可作為團隊成員,成員不超過5人。

  四、比賽内容

  1.參賽内容為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和公共藝術課程的,應依據教育部發布的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大綱(教職成〔20093号)和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大綱(教職成廳〔20132号)的教學要求,參照相關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版本不限)進行制作和設計。

  2.參賽内容為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基礎課程的,應依據教育部發布的大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大綱(教職成〔20098号)的教學要求,參照相關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版本不限)進行制作和設計。

  3. “聲光實用型競賽搶答器的制作與調試”應參照中職電類專業基礎課程《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有關内容,“建築桁架模型設計”應參照中職土木水利類專業基礎課程《土木工程力學基礎》及相關課程内容。

  4.參賽内容為高等職業學校大學語文、應用文寫作、演講與口才等課程教學内容的,可參加高職組信息化教學設計賽項語文類課程組比賽。

  5.參賽内容為教育部已發布《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标準(試行)》所含專業的,應依據有關專業教學标準的教學要求進行制作和設計。

  五、比賽辦法

  1.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

  本賽項采取先網絡初評後現場決賽的方式進行,賽前完成教學設計。參賽教師使用大賽組委會免費提供的專用軟件,錄制不超過10分鐘的講解視頻,講解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及教學的實際效果。經網絡初評入圍決賽的參賽教師,決賽時按現場抽簽順序進行比賽,講解教學設計10分鐘,答辯5分鐘,換場3分鐘。

  2.信息化課堂教學比賽。

  本賽項采取網絡評審的方式進行,參賽教師根據教學設計進行不超過45分鐘的實際課堂教學,錄制成視頻提交大賽組委會,由組委會組織專家進行網絡評審。

  提交的課堂實錄視頻應與教學設計内容一緻,應保證視頻音軌信号完整、連貫,視頻應清晰反映師生課堂教學情況,視頻畫面可在不同機位間切換,不允許另行剪輯。具體音視頻技術指标要求另行通知。

  3.信息化實訓教學比賽。

  本賽項采取現場比賽的方式進行,參賽教師按現場抽簽順序進行比賽,講解教學設計20分鐘(含現場設備操作),答辯5分鐘,換場3分鐘。

  4.網絡課程比賽。

  本賽項采取網絡評審的方式進行,參賽者向大賽組委會提供網絡課程的網址和有關材料,由組委會組織專家網絡評審。

  六、參賽辦法及要求

  1.以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為單位組織代表隊參賽,各代表隊參賽教師須經各省級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選拔産生。省級選拔原則上不晚于2014731日完成。

  2.參賽教師應是職業院校在職教師,性别、年齡不限。每位教師限報一個賽項的比賽。

  3.已參加過往屆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并獲得一、二等獎的作品原則上不參加2014年比賽。

  4.參賽作品應為原創,資料引用應注明出處。作品如引起知識産權異議和糾紛,其責任由參賽者承擔。

  5.經作者同意,大賽組委會将在非商業用途統一組織對大賽成果的共享。

  6.比賽采取匿名方式進行,禁止參賽教師進行個人情況介紹。

  7.中、高職組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各代表隊每個小組的參賽作品不超過2件。如:同一代表隊不可報送3件中職語文組的作品參賽,同一代表隊不可報送3件高職資源開發與測繪專業大類組的作品參賽。

  8.中職組信息化實訓教學比賽,各代表隊每個教學内容的參賽作品限報1件。

  9.高職組網絡課程比賽的參賽作品不得有課程(公共基礎課)或專業大類(專業課,以《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為準)的重複。如:同一代表隊不可報送2件語文課程或2件文化教育大類的作品參賽。

  七、其他

  1.大賽組委會免費提供的錄制講解視頻專用軟件和使用教程在大賽官方網站(www.nvic.edu.cnwww.nvic.com.cn)下載,信息化課堂教學比賽專用平台可從大賽官方網站登錄。

  2.資料報送、網絡報名等要求另行通知。

  3.聯系人:劉俊,010-66096722

核發:0 點擊數:0 收藏本頁
分享到
相關鍊接